疫情下,我如何思考运营这件事?

当流量红利过去,需要进入到全新的“路况环境中”的时候,这中间有一个相当难熬的过渡期,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只有这时候,你才发现哪哪都是问题了。

停更快2个月,有的读者问我最近在干什么。其实,除了工作忙以外,主要是最近还在放空自己。有个前辈说:如果你总觉得去年的你有点犯2,那说明你就悟了。

我可能悟了,至少最近我是这么认为的。胡思乱想了几天,突然想聊聊,2020年初的这次疫情和运营人怎么应对的问题。

所以,今天想聊的可能有点虚。篇幅有点长,大家耐心看!

狂奔的经济,狂奔的从业者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虽然最近有降速,但依然风景这边独好,这是宏观层面的。

这也直接带来了很多微观的影响,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在极速狂奔,就像在开车,大家都是卯足了劲踩油门,谁敢踩个刹车谁就是王八蛋。

有些做运营和咨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付费社群和咨询客户,最近两年传统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多,而且动辄转化率、ROI、渗透率、用户转化路径线、定位理论、私域流量这类名词比谁用的都666。

反而是我们这些从业者,尝试用一些“土话”去讲专业名词了。

这也造成了,就连咨诈骗营销学,都堂而皇之的流行起来。

去年陪老婆买吊炉饼,一共2个工作人员,3个客户,你猜我多久拿到的烧饼?说出来你不信,20分钟。

是他们做不快吗?不是,否则以万达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果这种效率得赔死。是他们没有意识要做快吗?不是,我和另2个排队的兄弟一直在催。

其实身为从业者,我知道他们一定从哪听说过这个诈骗营销学理论:人少的时候,适当做慢点,造成一种有人排队你们家生意好的假相,这样可以吸引更多顾客。

大家都太想快了,有时候甚至胡来了!

其实互联网人你别笑上面卖烧饼的俩小哥,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看了两个增长案例,就想拿0成本,逼着一群只读过书本理论的小菜鸟,想一个别人从来没想过的增长理论和骚操作,实现三年上市五年退休的成功道路。

大家半斤八两,没有谁比谁更高明。

踩油门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开车的全部

学车时的教练是个老头,一次路训,有辆红色马自达一闪而过四处穿插,我说:你看这老司机,开的多溜!

教练看了我一眼说:记住,真正的老司机要同时开5辆车,自己的,前面的,后面的,侧面的,对向的。前车什么时候在剪速?后车什么时候离你太近?如何不进入侧面车的视线死角?对面车老压着线是不是要逆行超车?这些你必须要关注。

1000公里的长途,时速140不会比110早到多久,但见上帝的速度肯定是要快的多了。

创业这种事,就像开车一样,对于绝大多数行业,其实是没有窗口期的,就像开开途一样。

踩油门的能力当然重要,但你总会遇到堵车,这时候开慢车的能力就很重要了。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就让大家都狠狠踩了一脚刹车。

  • 西贝、K歌之王绝不是个例,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无声无息就没了,就好像它们从来没有过一样。
  • 过惯了假精致的月光族、背着高杠杆的绩效从业者,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扛风险能力真够呛啊!

我23岁和兄弟们合伙搞了个公司,赶上互联网的一波增长风口,顺带各方面搞的都还不错,因此企业发展还挺顺利。大家都习惯了高速增长,低成本流量,因此,只顾着踩油门,租大办公室……就像所有的创业者那样。

当流量红利过去,需要进入到全新的“路况环境中”的时候,这中间有一个相当难熬的过渡期。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只有这时候,你才发现哪哪都是问题了。

  • 新的增长方式在哪里?
  • 如何实现新老渠道投入比例的更迭?
  • 不同增长方式匹配的能力是什么?
  • 如何持续优化或降低成本?
  • 如何提升人效?
  • 财务数据如何辅助决策?

你看,在高速增长的时候,你恐怕还真关注不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和团队的兄弟们见(倒)好(闭)就(停)收(业)了!

降降速,做个古典主义运营人

什么是古典主义运营人?

这概念就像祖传的老西医一样,本身就充满了病句。读者又该骂我乱造名词了。

其中我盗用了足球名词,足球里面有个概念叫:古典前腰,这帮人有技术,有大局观,有组织能力,有精妙传球脚法(来自百度百科)。但由于无法适应现代足球的高强度对抗,因此,逐渐被取代。

一味的求快的打法在体育活动中固然好,但在商业实践中,就未必了,有技术、有大局观、有组织能力、有致命一击的决断力,是古典主义运营的核心技能(这个名词我觉得造的很成功)。

尽管精细化的分工,使得运营被细分为各种深度的垂直岗位,但这种严格被划定界限的方式是否科学,需要打一个问号。

毕竟让一帮专业工种向一个不通运营的人汇报工作,本身这种连接方式就存在大问题。【述我直言,大多数公司都还是一个门外汉老板管一帮专业运营喵这种“外行指导内行”的运营模式】

说起来容易,具体怎么干呢?我就不给大家织一个网了,先随便抛出点不同的细节,大家先干着,当你一个一个点都干明白后,慢慢就能组织出一个能力网了。

1. 多看新闻,多看书

多看新闻,多看时政,是为了让你知道你即将把车开进什么路况上,提前做好准备。

而多看书,是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事,其实古人或精英们早都遇到过了,并把它们的办法写在书里,但这些必须我们亲自去读,去悟。

运营的功夫很多在运营外,很多会涉及到哲学层面,比如当你即将切换赛道的时候,如何保持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并且将他传达给你的团队,如何做好相应的资金、人才、知识储备,同时,如何平衡使其不要成为失败主义。

这些没有哪个运营课会教你。【插播一句:抱歉各位读者,我的《运营之外》一书,大概率要太监了。】

2. 在内部成立SAT小队,团队负责人挂帅

SAT是Special action teams的缩写,中文是特别行动小队。(百度来的,有误请指正)。

对于绝大多数的公司和团队来说,都会慢慢团队会限入到一种业务舒适区的工作状态(注:即使996的公司们,虽然肉体是痛苦的,但其实也在业务舒适区的状态)。

这会带来几个问题,就是一旦遇到新的东西,谁也不知道由谁来搞,怎么搞,无论放到哪个业务成熟的部门或小团队,都会干扰其团队的正常运作。

这时候,建立一个SAT小队,从各业绩组以自(强)愿(征)报(徭)名(役)的方式,抽调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专门用来处理这类问题。

当然,除上工资以外要加的钱,晋升之类都应该优先考虑。比如:武汉疫情的各个支援队伍,其实就是SAT小队的一种。

3. 完成团队的知识库系统

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团队,其实都没有建知识库的习惯,毕竟很多工作有时候就是两句话就交待清楚的,实在犯不上再去写知识库的必要。因此,写知识库这种事,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时候感觉还真和主要业务没有啥太大的关系。

简单说就是那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所以,这次疫情期间,你发现有些有知识库储备的公司,远程办公就全部搞定了,甚至于有的公司,都能搞远程面试,远程入职,远程培训。这些东西,绝不是临时下载个钉钉,ZOOM能搞定的。

由于大家的知识库体系都不一样,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如果不知道怎么干?

想办法去问问自己团队里最了解业务和培训的人,他们应该能给你一个好答案。

4. 保持对各种新工具的狂热

工具是手里的枪,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

但我这些年明显的感觉是,很多运营人对于“道”的方面很关注,反而不怎么关注“术”的问题。毕竟一个是听听虚的就能出去装13吹牛,听着也高大上;而另一个就需要低头去干了,辛苦不说还没处可吹。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我以前认识运营总监(小公司里的名头基本就是叫个玩,你懂的),说起来怎么引流一套一套的。其中讨论到如何用微信管理社群,管理上千好友的时候,这兄弟就打算靠PC微信,加上WORD进行人肉处理了。

但凡关注点工具,你就知道这世界上还有WETOOL这类的软件(是不是应该收点广告费了)。

所以经常有人说:通过数据分析提升转化率这种正确的废话的时候?

我问他:用什么软件、数据从哪来、用什么工具加工、用什么算法、如何图表化、频率是什么?你看,就傻眼了。

另外,其实上面一节中所说的知识库,如果你要本地的DOC进行创建的话,你会发现发来发去,大家信息都不同步了。

这时候,可能在线的软件,就非常方便了。适当的学学WPS,幕布,石墨,腾讯文档这类的工具,会极大的提升团队效率。

5. 持续优化业务流程

什么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优化,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绝对不是一句话降低成本,减少决策复杂度就能满足的。

以传统行业举例(毕竟我是吃货),假如你的服务员听到客户反应菜太辣的时候,接下来怎么干这件事,就叫业务流程。这时候可能有几个选项:

  1. 她回怼客户:先生,抱歉正宗的菜就应该这么辣。
  2. 她叫来老板:老板,你看这先生说这菜太辣了,你看是不是你通知后厨降低这道菜的辣味。
  3. 她直接找后厨:老刘,下次回锅肉别做太辣,有客户说太辣。
  4. 她说:好的,先生,我们下次会注意的,但其实她什么也不会做。

你看,他们分别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方法1脱离了客户需求,虽然过于死板,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确实需要有自己的坚持。
  2. 方法2是一种中心化的决策方式,虽然可以避免风险,但带来灵活度的下降。
  3. 方法3虽然灵活了,但由于决策过程又不合规,又带来了各种经营风险。
  4. 方法4虽然看起来懒惰了,但有时候却是一种最优解。

你看,这4个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必须根据公司发展阶段来定,什么时候切换,按什么节奏切换,不光运营者自己心里要明白,其实也要和团队同步,对吧?

6. 明确公司以运营为主导的团队策略

以前互联网有句老话:快鱼吃慢鱼。其实就是这句话最高度的概括。

绝大多数中小型公司,除非你的团队是以深度技术研发,技术就是核心能力。否则,绝大多数企业都应该建立运营为主导的工作模式。

无论你是销售型、生产型,其实都完全建立科学的运营思路。

在大家都采用同样的解决方案的时候,谁能更快的把产品推向市场,谁能更快的找到那个质量60分线,谁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给自己调节方向,这些都是以运营主导的能力。

按我自己的话说:上面就是正确的废话,但绝大多数运营人都必须要有这种“大运营”的全局观,不说服自己,不说服BOSS。

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后面的HOW的问题。

7. 偶尔尝试搞几次远程工作【非常重要】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公司来说,除非核心业务以外,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可能以“共享”的方式外包出去,比如在很多公司都实现了财务外包,有些公司实现了设计外包,甚至于很多的行业,都已经实现了去公司化。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人们协作方式的改变,5G、VR、AI、大数据、智能合约、智能资产这些技术,将会极大的推动这个进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绝大多数的小公司,都会以项目制的方式,保留一些核心业务,将非关键业务,通过远程的方式,让三四线城市的人才来进行解决,从而降低成本。

甚至会衍生“共享员工”这类的概念,你看,其实“共享员工”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

所以,没事多试试远程办公,你会上瘾的!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疫情下,我如何思考运营这件事?:https://www.zcly.cn/23771.html。
(0)
大麦的头像大麦专栏作家
上一篇 2020年2月19日 19:50
下一篇 2020年2月20日 12:2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狗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