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深度精选”(ID:YYjingxuan365),作者:o鉴锋o。原题目《今天、我欠wetool一个会员》
昨晚,#wetool被封#堪称私域流量圈的8级地震,在大家扼腕叹息之时、不乏利益相关的落井下石言论:
和上一年618批量封杀群控相比,那次受影响最大的是淘系电商、教育行业的大公司,但昨晚针对wetool技术特征的定向精准打击,受影响最大的是在使用wetool提效的数十万“中小微”企业。
说句不夸张的话:在座看我们文章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微信“养活”的,而微信安全部门的这次行为就像是:“为了降低犯罪率、把卖菜刀的统统抓起来”。
wetool在业内的口碑如果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认识很多在腾讯/微信工作的朋友也都有在使用。
我们公司更是从创业开始就没有建市场和销售部门,靠私域流量的运营:源源不断得获取客户。
千万别听利益相关方们鼓吹:#封杀wetool#是在给企业微信“清路”、赶紧买企业微信SCRM正规化运营、私域流量下半场只能做高客单价的产品,真相是一大堆“知识付费”还有5秒钟到达战场。
不管你是什么行业、高客单价低客单价、高频还是低频,能引导用户添加个人号的,都应该把用户积攒到个人号。一个“人的信任”比一个“公司的信任”更容易建立:交易的本质是效率提升。
那企业微信要不要做呢?
像这张我从微商朋友圈扒的图,虽然目的划分得太简单粗暴、但想表达的意思类似:微信生态的各个流量载体的功能和接口是不一样的。
做微信生态的运营方案时:需要基于你团队的核心能力、结合想要达到的“运营目的”和各个载体的特征来设计用户转化路径。而不是什么火搞什么。
例如:你会发现今年每篇公众号文章末尾都在引导添加作者个人号,因为公众号打开率在5%以内、但90%的人每天刷几次朋友圈,通过个人号朋友圈的“高触达”能力来分发内容、提升阅读量。
今年微信公开课上,龙哥说公众号的失误在于创作门槛高、很少人能天天写文章,没有重视中长尾,接下来会重点发力“短内容”、让人人都可创作。
于是有了“视频号”的上线,但我们试运营发现、视频号还是属于“内容消耗品”,如果说只有1亿人有看文章的习惯,那“视频”是所有人都能看的、能轻松破3亿。所以“视频化”一定是趋势、一定要搞!
虽然“视频化的内容”消耗人群增多了、但制作的门槛并没有降低,特别是对于像我这种丑的人来说、门槛还变高了-_-||
所以就算公众号和视频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但对于小微企业、个人打造品牌最快、最简单的载体还是:个人微信,发朋友圈才是真·短内容。
通过个人号构建了信任和粘性,想再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则需要用到微信群来营造“场景”。
说到“群转化”,想起上个月浑水在做空“跟谁学”里面的报告里:截图了很多个群聊天记录,说在多个群里看到不同账号发相同的好评话术、参与团购话术,以此来证明跟谁学刷单、营造虚假收入。
做运营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提高群内付费转化的运营套路:把微信群当做是“线下会销的线上版”来应用、利用“第三方口碑”和“从众效应”来提升转化率。
这在教育行业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打法(低于300个做社群运营的都是小公司):花40元买一个用户0元进群听课、花150~200元买一个用户付费9.9元进群听课,通过群运营、买1000元以上客单价的转化率能做到20%(平均是10%)
导致群运营转化率的高低的精细化运营细节有非常非常多:开课前私聊、开营仪式、用户承诺、分小组打卡PK、用户故事分享、课中私信反馈、成绩单、结营直播、群接龙团购等等
这里面会很多反常识的细节坑:例如我们觉得用户重复在群内接龙是信息噪音、直接发一个小程序/H5在群里让用户下单、虽然页面简洁了、但接龙引起的跟风氛围没了、群内付费率直线下降。
且在微信的12亿用户中,超过5000好友的用户数才100万,50%的微信用户的好友只有200人,所以你一注册、就蹭蹭一天加几百好友,营销号无疑。
官方对新注册个人号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认识的好几家供应商都被封得怀疑人生、断货转型了。
所以如果你的用户增量是上百万规模的话,则建议先使用服务号作为私域流量的中转中心,服务号有非常多的参数二维码、标签、模板消息、分组推送等能力。可以独立设计大量级的广告投放、裂变涨粉等运营玩法。
“裂变是一个杠杆”,很多人只看到拼多多和跟谁学的裂变做得很牛逼,同时他们也是广点通排名前几的投放大户,同样的竞价投放获客成本、加入裂变可以降低综合获客成本。
例如我们测过一个电商模型:投放落地页根据用户uid,新用户进入转化流程、老用户进入裂变流程;60元的投放成本转化一单45元的新用户、奖励老用户7元就能裂变转化一单45元的新用户。
预算足的公司,还会设计N个裂变矩阵玩法:例如一个服务号菜单栏上架了10个裂变活动,你参加了A活动、1小时内还会给你推B活动、C活动、D活动等等一顿操作下来你关注了N个公众号,把1个用户的社交流量榨干。
服务号还可以结合用户标签进行千人千面定向分发内容、活动、个人号、群二维码。
像薇娅、李佳琦都在推广服务号,把服务号上的泛粉里引导添加企业微信后、再按照消费金额拉进不同的粉丝群。
但服务号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例如单天裂变涨粉的量级得控制在一定比例,不然很容易被封;如果是更大规模的泛流量裂变、那就得用到小程序:裂变速度快、回流率高、注册率高。
现在中小企业直接只做一个小程序载体的非常非常少,基本上都是把小程序作为一个“交易工具”、“裂变玩法承载页面”,拼多多的年GMV1万亿、小程序的年GMV就有8000亿。
特别是春节后,小程序上线了直播插件助力零售企业:“直播”还原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场景、让人的“温度”更高效得传达给观众,可以加速用户信任的建立,再结合小程序裂变:拉新、转化一体化利器。
小程序支付后流量和广点通投放都可以直接引导添加企业微信,企业微信继承了微信“去中心化”优点的同时又具备了“中心化”的特征:很多购物中心、加盟连锁店、银行非常喜欢。
公司让各个“去中心化”的销售、把用户加到公司的企业微信,员工离职了也带不走、公司作为一个中心化平台可以将流量再进行分配。企业微信半年来服务的微信用户数升到2.5亿了。
大公司的品牌势能可以赋能给普通销售,可以让普通个体的信任势能迅速拉高、服务的用户对你的信任度会自带buff;中小微企业则建议还是用个人号的“温度感”来取胜更靠谱。
虽然企业微信的朋友圈和个人私聊也具备强触达能力,但前端泛流量用户的扫码关注公众号率可以做到90%、进群可以做到70%、加个人号行为比较隐私只能做到50%转化率。
企业微信的渠道码、自动通过好友+打招呼、社群关键词自动回复、群活码、朋友圈、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等等优秀的功能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点击下载各行业的案例文件详看。
做运营的每天就像在做实验:微信生态的各个载体的优缺点不一样、两两组合后能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哪怕我们在微信生态做裂变非常熟悉了、但我们去测试低频高客单价、高频低客单价、低频低客单价的产品对应个人号话术转化8步曲和朋友圈IP还是花了3个月才跑出来运营模型。
以前因为没用工具、人不可能一直盯着十几部手机,经常有用户向我吐槽:“想给你们送钱,发消息半天都没人理我。”
有了个人号SCRM、就算用户处在售前、售中、售后不同状态,都能是一个“号”在服务Ta(背后是各环节的人在聊),极大得提升了效率、而不是每次都要重新拉群、破冰、再对接。
个人号SCRM,就算没有Wetool,也会有Yetool、Xetool,数百万运营人的精细化运营需求摆在那里。
就像上一年618大封杀后,风头一过、该复活的SCRM也继续在服务着、有实力的大公司都自己搭团队开发降低风险。
这次封杀、对于大公司的专业团队反而是利好,清掉中小微企业这样“私域流量业余爱好队”、用户落得个清净、“专业队”的转化率反而会提高。
只是可怜了数百万中小微企业“全民微商”、准备靠618回血一波的妄想~
“武器”固然能让你走得更快、但能让团队一起抵达“星辰大海”的目的地,需要靠志同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一把“刀”,有人用来行侠仗义、有人用来打家劫舍。我们和wetool虽然没有直接的业务合作关系、但之前和wetool团队线上线下都交流过,也是典型的理科生风格、非常nice。
白嫖了那么久wetool的清理僵尸粉功能,今天、我欠wetool一个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