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个问题:
文案是针对整体、局部,还是个体?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换个说法:
文案是针对所有人、一部分人,还是某几个个体的?
先说我的观点:针对一部分人。
至于为什么,下面一一道来。如果赞同请点赞,如不赞同,我尊重,但不辩。
1、首先,文案是针对所有人,还是一部分人?
广告大神李奥贝纳说:“没有任何一个客户,会买他自己都没兴趣,或是看不懂的广告。”
这句话你得这么看,广告文案需要锁定精准人群。大佬说的意思是你的目标客户一定是能看懂的,至于其他人能不能看懂,并不重要。
文案不是说给全球人民听的,是用目标人群的语言和他们沟通。这是关键。
文案是坐在键盘后面的销售人员。一切广告文案,都是为了引导用户做出改变。
老辣的销售有一双火眼金睛,一眼看过去就能知道谁是最可能的目标客户,对不对?
但是文案人不行啊,文案人不能长期跑到市场上锻炼这项技术。只能通过洞察,然后用文案对用户进行筛选,留下想要的目标客户。
所以,一篇品牌或产品的文案是有 “自动筛选” 功能的。
也就是说,它会基于某个人群策略进行表达,目的是要吸引到策略内的人群,最终达成效果。
至于其他人群,你可能看不懂,你可能觉得傻冒,甚至鄙视。没关系,你就是要被 “筛选” 掉的人。
正如揽胜杨海华讲的:
文案不是做给每一个人看的。不要一味满足所有不相干的人,更不要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改变精准策略。
看不懂的人就应该看不懂,那些要看懂的一部分人才真正重要。
2、好了,那文案是针对一部分人,还是个体呢?
这应该很明显,文案不应该基于某个人的个人意志或喜好去写。
文案不是满足个人喜好,它是有商业属性的。
脱离品牌和目标客户去谈文案,本身就是耍流氓。
这就像一个士兵上战场,你让他射击敌人,他却告诉你不会瞄准。
文案人首先应该自我定位:自己是服务于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场活动的,而不是单纯自己为了打动人而打动人。
厉害的文案人至少有2个厉害的能力:一个是充分了解品牌、产品以及用户;另一个是善于得把品牌、产品语言翻译成用户语言,让人心动。
如果我想做个视频打动一个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注意是一个人。有2个方案:
第一个,B站刷爆全网的 《入海》:“献给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们,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
比起《后浪》的热血和鸡汤,《入海》的歌词文案也非常棒,取材于年轻人的心声,着重描写现实生存的压力,但核心仍然鼓励年轻人们看清生活后依旧热爱生活,很多人都被打动。
第二个,我收集到这个人大学4年点点滴滴的照片,有哭的、有笑的、有独自一人的、有和同学一起成长的……等等,然后剪辑出来。
你觉得哪一个视频方案更能打动他?哪一个视频他会自己看到傻笑、流泪?
应该是第二个了。
虽然第二个肯定没有第一个精良,甚至你都不需要写什么文案,一些他大学4年的老照片往那一放,他就被打动了。对吧?
因为这与他强相关且真真切切,很多感人画面,那其中的情感,他自行脑补了。
但现实是,真正更大范围打动这些即将毕业学子的视频是《入海》,而不是他这个 “私人回忆影集”。它打动不了别人。
你看,文案如果仅仅是针对一个或几个个体,那很简单:投其所好、投其所爱、投其所感就行。
不过,结果并不能打动其他目标人群。
因为你不能把一个个体的情感强加到所有人身上,也办不到。
强行为之,就容易自嗨了!
当然,纯粹的说文案不是基于某些人喜好去写的。这太理想化。
现实是很残酷的,文案人最大的痛苦之一,恰恰是往往就得基于某个人的意志和喜好去写。
基于老板的、基于甲方爸爸的、基于领导的、基于某个需求部门的……
此时,谁最终拍板决策,谁就是你的老板。这并非是没骨气,而是最真实的现实,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这将会是你往上一步的基石,因为文案人不应该只是能写文案的人。
不用没完没了的抱怨,真的没那么多蠢老板和傻同事
3、总而言之,从局部出发,穿透个体
文案应该是针对一群局部目标群体而作,最终目的是期望能穿透这群人里的每一个个体。
越是了解目标人群,你就越知道该写什么,什么方向是他愿意看的,什么样的文案能最大化击中这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好文案,就是在不断提升一群人里 “被穿透个体” 的比率。
但是,写一篇文案就是一篇文案。你永远不可能为10000个人,针对性写出10000篇文案。
所以我们总说,文案人同理心要强。尽力站在目标人群的角度思考,用文案表达出能同时打动他们的点,让每一个人想起自己,想起熟悉的经历,勾起相同的情绪共鸣。最大化最极致地去打动到每一个人。
如果哪一天科技发展到千人千面,每一个人点开一条文案,系统就会基于他的经历、情感、生活、情绪、核心需求等,生成一条独一无二针对他自己的文案。
那这应该就是文案的最高境界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