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

KPI应该用合理、合规的运营策略来完成。

 

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

一、运营思维和运营技巧,哪个更重要?

运营思维更重要,我一直常说运营其实包括方法论和价值观两块。市面上现在课程、文章、思维导图越来越多,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的运营方法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尤其是他做某个项目的步骤、每一步的具体动作,你照着做,一定不成,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产品不同、时间不同、团队不同、公司不同,运营策略是不同的。如果你照着葫芦画瓢,那你基本做成功的可能性为0。

你一定看过我的书,我刻意规避了流程式的写作方式,那种书基本上过时的很快,比如讲社群的书,今年wetool被封,大环境也变了,基本上很多做法就废了。所以我的文章、书,都是尽量总结我的心得、技巧、价值观、误区,而且我有个习惯,我没做过的项目不太爱写。所以我经常大言不惭地说,我的那本《运营笔记》,再过五年都不会过时,因为书里面基本上都是我总结出来的运营思维、小技巧、小心得。

我从蚂蚁金服出来创业,也一直不断地在总结运营的可以遵循和复制的方法论,在试图找那个运营之道,我发现,其实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无论产品怎么变,时代怎么变,解题的方向和思路不会变,只是题目在不断变化而已。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讲我的运营观,比如我怎么看用户,怎么看各种运营工具,怎么看运营在职场上的生存之道。

我说说我是怎么看那些文章、书的,我从来不会写文章评论别人写的运营文章的是非对错,我会看一下文章里面有没有说的特别有道理的点,思考一下,能不能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哪怕有一点对的,也够了。所以,你会发现,我吸收的也是运营思维,我不是运营方法。

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

二、社区运营和产品运营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岗位的职责都是不准确的,有很多用户运营,做的根本就不是用户运营的工作。我一直不去纠这些问题,每个人对运营都有不同的理解,我还不是权威,能有统一所有定义的资格,我也一直在学习。我出来创业,比在阿里可累的太多了。

先说产品运营,产品运营的核心一定是围绕产品、功能出发的,这是基点,比如你做的业务是支付功能,你的工作的目标是让产品体验更好,用户粘性更高,那你就属于产品运营的范畴。早年我们很多运营工作,是不依附于产品的,比如我们做内容,还有我在蚂蚁的时候,产品不给我做用户等级,我用社群,加强运营规则,照样可以搭建一套可行的模式。

我对运营的理解就是:无论产品做的好不好,哪怕烂成渣,哪怕是没有产品,我们一样得把运营玩出花儿来。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运营。

2008年以后,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的火爆,以及移动互联网来临,微信的成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去,现在好了,产品经理严重过剩。

产品经理的数量激增,以及对产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才导致产品运营这个岗位的需求量变大。早年是这样吗?不是的。很久以前,是运营为主,产品为辅的。所以你会看到,bat这些大公司里面,其实很多人,都属于产品运营,那就是产品为主,运营为辅。

社区运营,市面上能完全讲清楚的人极少,我是因为做的年头实在是太久了,我去蚂蚁也没遇到过任何一个在这个领域可以和我PK的人。社区运营本质上属于平台运营,但不属于产品运营,如果你非要把社区当成一款产品,那姑且也算产品运营,反正我无心纠结定义,我只关心社区运营怎么做。

社区运营用到的手段太多了,核心是三块,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但社区产品发展到现在,抖音、快手也算社区啊,社区运营还会用到社群运营、安全运营、seo/aso等等专业知识。所以我从来不会认为社区运营是和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这些平行的运营手段,它不是手段,而是一项运营工作。不管用什么办法,把社区的数据做出来,就行了。我做运营从来不会局限于一种手段,我喜欢玩组合。

三、平台、公众号、社群运营,是否也属于产品运营?

全都不属于产品运营,理由很简单,你做新媒体课程,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的平台体验和功能变得更好,你不是微信官方的运营,公众号、社群的产品和功能,不会因为你的任何努力而改变。你只是运营者,而不是平台的运营人员。

在新媒体这个概念没出来之前,我们一直把新媒体平台,称之为第三方平台,微博、微信不会把他们的数据给你,你也不能左右他们的产品方向。你只是使用者而已。

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

四、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不择手段?

放在13年前,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当年为了完成kpi,把网站的pr值都给玩降权了2次。我最猛的时候,38天完成全年kpi,一整个事业部,加起来数据还没我一个小组数据高。我当年更是嚣张地说自己是数据之王,我对数据痴迷的时候,每周自己算数据,因为数据后台里面的根本不够用。

我之所以后面孜孜不倦地一直不断扩展自己的运营手段,都是源于我的数据执念,也就是kpi理念。2012年我开始总结,我对kpi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我现在认为:为了完成目标,你可以尽量用更多的运营手段和策略,但不代表什么都可以用。有几种情况不能做:

1、运营策略应该是保证数据能够长期增长的,而不是为了kpi而kpi,只追求短期利益、短期结果。举个例子,有些公司,包括一些大公司,年底考核的时候,就疯狂搞活动,kpi完成了,然后考核期一过,数据直线下滑,恢复如初了。这种做法不是糊弄公司吗?有什么意义?我是他们老板,我肯定骂死他们。

2、运营策略应该保证平台的正面口碑和品牌价值。很多平台,包括猫扑当年,我们犯了一些错误,比如擦边内容,也是有问题的。运营有六个底限不能触碰:黄、赌、毒、暴、恐、政,我建议大家去学习一下,其实这6个字,几乎没几个人是完全懂的,其实不能碰的还有很多东西,不止这6个。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触碰底限而完成了kpi,那你是在玩火自焚。

3、不能伤及用户体验、不能伤及商家、合作伙伴的利益。运营在制定运营策略的时候,其实核心目的就是帮助用户、商家、合作伙伴解决问题,这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只保证你自己的利益。在保证赋能用户、商家、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完成kpi,这才是原则。

4、不合理的运营策略。完成了kpi,不代表你的策略就一定就是对的。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大公司一直做不成社区?大公司最擅长的运营方式就是导流。但社区的关键点并不是流量问题,说白了,流量大,不代表你就做的好。社区的核心是人,解决社区的人的质量、内容质量,从而经过一点时间形成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才是一家社区活的更久的精髓所在。导流也能完成日活的kpi啊,但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哪天流量来源给你掐了,好了,这个社区立马死了。

所以,完成kpi,应该用合理、合规的策略来完成。运营应该提升自己的大局观,kpi很重要,但归根结底也是你领导拍给你的,用户才是大。

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

五、真正的好运营是怎样的标准?我应该如何做?

前面我说了一个观点,就是无论产品做的好不好,哪怕烂成渣,哪怕是没有产品,我们一样得把运营玩出花儿来。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运营。这是从态度角度出发的。

运营不要老是追究别人的过失,对自己保持更高的要求,才能保证你的身价越来越高。你说产品经理的过错,人家后面就更不配合你了。多说无益,还不如完善自己。

我再从操盘的方式来讲下一个好运营的定义,符合三个条件:

1、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2、能不断地有成功的项目案例

3、在行业、市场上能够得到充足的认可

其实做到这三点并不简单,在我马上要重点推出的课程里面,也就是跟开课吧联合打造的《全栈运营核心能力实战班》的课程里,会全面而透彻的讲我的运营逻辑。

 -END-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作为一名运营,是否要为了完成KPI而不择手段?:https://www.zcly.cn/68741.html。
(0)
类类leo的头像类类leo专栏作家
上一篇 2020年10月23日 16:42
下一篇 2020年10月23日 19:4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狗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