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何知道一个品牌名字的好坏呢?我们可以用三个维度的标准来评断:
1.是否能够降低品牌的认知门槛?认知门槛主要考验品牌名的理解难易程度、以及跟业务的关联度。
一个好的品牌名被看到或听到后,受众可以非常直观的知道品牌所经营的业务类型,无需进行过多的解释和介绍。
2.是否能够减少品牌的传播成本?传播成本主要考验品牌名是否具备较强的记忆度,让人听一遍就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特别是针对那些没有大量预算去投广告的品牌,一个有记忆度的名字在宣传和口碑分享时会达成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会不会让受众产生不好的品牌联想?中国各地的文化纷繁复杂不尽相同,包括很多国人比较相信运势和风水,所以在取名的时候应该考虑周全,尽量不要去触碰那些在全国或某些地区带有负面联想的词。
比如罗老师的锤子手机,锤子本意是想传递一种工匠精神、也是有记忆度的母体符号,但锤子在四川话中却通常用来表达“不厚道、不像话、狗屁”等负面意思。
植物/水果类,日常生活中受大众喜爱的植物或水果,如苹果手机、土豆网、蘑菇街、瓜子二手车、西瓜视频、芒果TV、梨视频、豆瓣、豌豆荚、荔枝FM等。
角色/实物类,大家耳熟能详且产生形象记忆度的角色或实物,如锤子手机、康师傅、老干妈、马蜂窝、魔方公寓、面包旅行、石墨文档、洋码头等。
量词+动植物/事物,通常这个量词会代表有意义的数量、时间、或稀缺性;如果运用在食品快消品领域,则会让商品显得用料真实、充分;同时量词也大大提升了商标成功注册的概率。如三只松鼠、六个核桃、一叶子、五粮液、一席、一条、二更视频、第九课堂、十点读书等。
动植物+品类词,既借用了动植物这种记忆度强的母体符号,又能通过品类词让受众快速知道品牌的业务类型,实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如天猫、途牛、飞猪、搜狐、搜狗、蚂蚁金服、盒马鲜生等。
正向情绪+品类词,人类本能都是趋向美好的东西,而排斥沮丧和负能量的情绪。如喜茶、乐乐茶、自嗨锅、美团、完美日记等。
叠词的优势在于念起来朗朗上口、有亲切感,如果叠词能够跟业务产生关联通常二字叠词就足够,如QQ、滴滴、旺旺、钉钉、脉脉、陌陌、探探等。
当使用的叠词并不能直接联想到业务时,可以再另添一个品类词,如拼多多、淘票票、货拉拉、娃哈哈、楚楚街、人人贷等。
修饰词主要是为了向受众传达品牌在某一领域里的特性,而跟市面上大众认知的常规品类进行区分。如微信、软银、支付宝、BOSS直聘等。
故事类,引用知名故事中的角色或事物,如阿里巴巴、星巴克、哪吒汽车等。
古诗词类,取古诗词当中有代表意义的词进行重组,同时也要保证念起来不拗口,如百度、资生堂、知乎、清扬、倩碧、南山、雅黛丽等。
成语类,跟古诗词类的的方式一样,选用成语中核心含义的字重组成新的词,如宜家、长虹、腾达等
中文谐音,把生活中比较常用词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字,改成跟品牌业务有关联的同音字。如花呗、消时乐、甄茶局、蔚来、闲鱼、珍爱网等。
英文谐音,通常就是选择寓意较好或是跟业务有关联的英文,再把英文通过音译变成中文词。如赛百味、百事、舒肤佳、优衣库、爱彼迎、哈啰单车、摩拜单车等。
在每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些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日常用语,把这些日常用语作为品牌名是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但存在的弊端就是可能会出现比较长的名字。如饿了么、什么值得买、去哪儿、今日头条、我爱我家、唱吧、墨迹天气、穷游、即刻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