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人生该是什么样子?
大部分人可能还在读书,或是刚刚毕业,但对于视频号@小江的食材事务所 的主理人之一小江来说,23岁是可以“勇敢甚至偏执地做一些自己喜欢,不枉青春的事”。
“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自己很喜欢,家里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甚至我们的粉丝也很喜欢我们在做的这个事情。”
在采访中,小江这样说道。
小江和吴凯。他们两个人一起包揽了从选题到拍摄、剪辑的整个流程。
小江的食材事务所今年4月开始运营,截止到发稿前,粉丝已经超过5万,但却几乎没有尝试过变现。
很多一起做视频号的朋友会为他们着急,给他们出谋划策,教他们怎么去变现,但他们却说:
“希望变现来的慢一点,前期我们会尽力保持内容相对更纯净一些,这也符合我们的初衷。”
他们也做好了一年都没有收入的准备。
一、 做一个视频号很不容易,但真的很有意义
视频中的小江,笑容温暖治愈,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她的地方,可很少人知道,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历经的那些辛酸。
有一次,是小江一个人开车出去拍摄,返程中,车胎被扎了,但是车上没有备胎。
车胎被扎后,小江还笑着对着镜头说“系统提示我说胎压不足”,但好不容易打通救援电话后,却被告知山里远,救援当晚来不了,她只能一个人睡在车里过夜。
突然,她有点情绪崩溃:“有时候想想,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坚强。”
还有一次,他们去海南拍文昌鸡,视频中呈现的画面很和谐美好,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也是几经周折。
本来他们想去的那个村子,每年冬天过节的时候,会有肥鸡争霸赛,村子里会评出鸡王,他们原本是想找那个肥鸡主人的,但是那人当时不在村子里。
他们只能去找村里的老人,看不能了解一些信息,但是老人家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小江拿出视频给其他人看,别人也不太能理解他们在做什么。
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去了另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那个地方会说普通话的人多一些,拍摄才进展得比较顺利。
还有一次,小江他们去拍青藏高原若尔盖草原拍牦牛,镜头中的草原,让人不禁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句来。
然而,在前往草原深处寻找牧民的过程中,小江遇到了令她焦头烂额的沼泽地。
“你走在里面,人并不会掉进去,但是它会把你的鞋吸住,陷在里面的人就只能把鞋拔出来,光着脚走。”
但也是在面临这个窘境的时候,小江碰到了4个可爱的藏族姑娘,小姑娘们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要牵着他们走。
虽然经常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各种麻烦困难,但小江和吴凯,都对此报以乐观。
“可能在当下看起来是个窘境,但是其实回过头来看,这种体验真的特别美好,你会认识很多人,你会看到我们国家形形色色的文化和生活。”
小江说,“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值得的,我就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
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小江逐渐觉得,他们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一方面,通过我们拍摄出来的内容,让喜欢旅游,喜欢美食的人,知道还有部分人在用传统的方法生产一些美食,还能了解更多关于食材的故事和知识;
另一方面,也能帮生产食材的农户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还在做着这样的事。”
比如有一次,他们去瓦屋山拍冷笋,很多人知道瓦屋山是四川一个特别有名的景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瓦屋山背后还有一个小村落,而这个小村里还有很多采笋人。
那边的冷笋,营养丰富,口感鲜美,但每年只能采收一季。
这些偏传统的东西,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
当时小江拍完视频后,就有很多年轻人说很喜欢,还问在哪里可以买得到。
小江就把农户的联系方式发给了粉丝。
通过自己的镜头,让屏幕前的粉丝和遥远的深山村落产生了联结,这也是小江倍感欣慰的地方。
在视频中,你可以领略到草原风光,欣赏深山美景,置身水乡人家,感受田园生活。
小江和吴凯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把当地的美食通过镜头呈现给屏幕前的用户。
“朴素却也很有生活的味道,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吧!”
“我希望有一次可以跟你一起去领略中华美食的旅程。”
在小江的留言区,你经常能够看到类似这样的话。
二、我们做号的思路和一些经验
虽然小江他们做视频号的时间并不算太久,但早已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喜欢,有不少视频的点赞量都上千,甚至上万。
但刚开始的时候,小江其实没有任何短视频经验。
“从一个每天刷短视频用来娱乐的看客,变成了每天研究短视频,怎么拍摄,pr剪辑怎么使用,什么是镜头语言,相机怎么运镜。”
拍摄的过程,对于小江来说,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起初,小江设想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整个视频,类似于讲述农家的匠心故事,传承故事。
在拍第一条视频的时候,小江就像拍纪录片一样,全程一直在拍,甚至把跟农户的每一个对话都拍了下来。
拍了大概有半个小时,但是当时视频号还只能上传一分钟的视频,要将半个小时的内容压缩成1分钟是非常难的。
“所以,当时那个视频剪出来就非常散乱。”
而且,小江也发现,其实观众对食材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话题不太感兴趣,对农户来说,同样的事情可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谈不上有什么故事性。
后来,小江就去B站、Youtube、抖音上去看其他博主的画面呈现方式,随后,他们也开始用vlog的形式去拍摄食材,把视频做得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很多粉丝对我们的评价就是内容非常真实,非常治愈,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想要呈现的一个方向和内容吧。”
此外,在视频的封面上,小江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起初,视频的封面和视频尺寸是保持一致的,内容占二分之一,其余的部分都是字幕边框,做过几期之后,小江发现,封面留白比较多的话,会显得封面人物很小。
后续,小江将封面的尺寸调整成了三分之二是照片,三分之一是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
“我觉得封面就是让大家一眼看出来,这样他会对这个封面里的内容感到好奇,也才会留存。”
用户在看到视频的时候,首先吸引他的就是视频封面以及视频描述的部分,针对这两个部分,小江认为,封面照片的像素一样要够清楚,视频描述的部分一定要突出主题,这样用户才会对你的内容感到好奇,进而会观看你的视频。
虽然评论区里经常有人催更,但是@小江的食材事务所 一般只能周更,而且也很难提速。
因为他们的视频拍摄周期,是比较长的。
如果是拍省内的视频,小江可以直接开车过去拍,一分钟的视频一般需要拍两天,再加上剪辑一共要5天左右才能制作完成。
而去省外拍摄的话,一条视频的制作周期基本要一整周的时间。
在拍视频之前,小江会先确定选题,再花半天时间去写文案确定脚本,接着找受访人,最后才是拍摄剪辑。
在具体选择拍摄对象时,小江主要会通过两种途径去找。
第一种:逛论坛,加美食群
找一些乡镇的美食群后,表明来意,说他们想去当地游玩,希望推荐一些当地地道、有特色的食材或是美食,然后根据大家的推荐列一个单子,再根据时节性去选择比较适合拍的对象。
比如有一次,小江之前加了重庆忠县的一个美食群,发现忠县的豆腐乳比较出名,有知道小江在拍美食视频的朋友,就跟小江说,他们家有亲戚还在用这种古老的方法做豆腐乳。
这样,小江就把拍摄对象和受访人都一起确定了下来。
第二种:看纪录片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在看的时候,一方面能产生选题灵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别人的拍摄视角和画面的呈现形式。
一边拍摄一边迭代,小江的视频也越拍越好。
在拍开江豆笋的那期视频中,在视频中出镜的朱师傅在小江的视频号中留言说,“你们做的视频效果与央视在我家拍摄水平有的一拼。”
三、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的视频号?
而在说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视频号时,小江说,其实这算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当时是因为帮一个朋友找食材,让我们发现了传统食材。”
像小江他们去拍过的瓦屋山冷笋,它生长在原始密林中,人迹罕至,去寻找的过程中,还的靠自己去开辟道路。
这样的食材,在城市里很不好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食材。
“你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山川和湖海,而总有未被发现的食材隐藏在中国的山林丘壑与江河湖海之中。”
小江他们想通过做寻找食材美食的视频,把我们国家的一些美食、美景和人文历史都呈现在短视频中。
在拍摄食材方面,小江会比较看重时节性,会结合季节来选择所要拍摄的食材。
比如秋天,大家一般会吃大闸蟹、柿子、月饼,小江就把这些作为拍摄选题。
不过小江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懂得要根据时节性去拍摄,有时候会因为去的时候季节不对而无功而返。
比如,四川朱东柳醪糟特别有名,糯米颗粒饱满,酒曲的制作方法还是沿用过去的方式,那样去做酒曲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大部分都是村里的老人。
但是老人不用论坛,也不用微信,小江他们只能满街边找边问。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对方,老人家却说,他们冬天才去做醪糟,而且现在他们也做的比较少了,只是会去做一些酒曲,拿到菜场去卖。
因为当时去的时候,还是夏天,小江他们的拍摄计划,只能就此搁浅。
再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瓦屋山冷笋,其实小江5月初就到了当地,但是采笋的季节是每年立秋的时候,5月份笋子还没有长出来……
等到8月初的时候,小江他们才又返回去跟着当地的大姐一起进山采鲜笋。
如果是朋友推荐的话,比如有朋友认识农户,那小江在拍摄的时候就比较轻松,拍摄成本也会低很多。
但大多情况下,都只能小江他们自己去联系。
有一期视频,是去四川南部的长宁县寻找野生竹荪,到了镇上后,小江问了好几户村民,也给当地的村委会,文化部打了打电话,想麻烦他们帮忙联系愿意带他们找竹荪的村民,但是大家都说野生竹荪太难找,村民自己都不会特意进林海里面找竹荪。
后来,小江好不容易找了村民里最热情的余大姐,带着小江走进了竹林。
不过,小江也碰到过对方不愿意配合或是不知道怎么配合的情况。
有时候,到了当地后,对方不愿意被拍,面对一个外乡人,一时不清楚对方要干什么,他们也会有些警惕。
一般来说,一条一分钟的视频,可能一天就拍完了,但是如果碰到对方不知道怎么配合的情况下,可能小江就需要花两天的时间去拍,之后再去剪辑拍摄的画面。
很庆幸的是,小江遇到的大部分人态度很好,也非常理解小江现在做的事情。
有时候,还会问小江,能不能加个微信把你们拍的东西发给他看看。
四、写在最后
采访的最后,我分别问了小江和她的搭档吴凯同一个问题:
在拍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有外部带来的,自己也焦虑过,你会有想放弃的时刻吗?
他们两个给我的答案也很一致:没有。
小江最喜欢的旅行作家是保罗·索鲁,在视频中小江也讲了他书中的一段话:
打从决定出发的那一瞬间,你就在向一个陌生的地方迈进,每一段路程都领你更接近目的地。
小江和吴凯也正在朝向目的地奔去。
▲本文图片均来自@小江的食材事务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