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职场人知识体系搭建指南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认可“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都知道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但是该学什么,怎么学,对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终身学习”的实践,最核心的要义在于搭建一套适合你的知识系统。有了系统的概念在心里,那么从想要到做出来,从内心驱动到实践落地,就容易多了。

一、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关于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在我看来主要有三点:

1、知识系统能够帮助你确定更具体的目标,从内心的驱动到可见的目标

驱动力的副产品是什么,是焦虑。
很多人说知识付费产品是伴随着焦虑出现的,但从我跟一些朋友的聊天来看,想学却没有更具体的目标,才是真正导致焦虑的来源。
因为焦虑的背后,是驱动力和无反馈的碰撞。
就像一个拳击手出拳之后,打在一堆棉花上一样,没有那种反馈,就会觉得这一拳是不是浪费了。想得多了,就渐渐焦虑了。
而知识系统为什么可以帮你解决目标感的问题呢?
因为知识系统是可见的,就跟大学选课一样。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在什么时间段学。
知识系统,就是你“终身学习”道路上的课程表。

2、知识系统能够帮助你更有效率的去学习

关于职场里的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更有效率的方式。
有人觉得需要从结果去衡量,比如薪资、职级等。
但问题是薪资和职级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很多时候并不是职场里学习最努力的人,获得的报酬就更高。
如果是这样的,那内卷程度会比我们现在更严重。
有人觉得需要从投入去衡量,比如我花了多少钱,学习相同的内容,花更少的钱。但这种思考方式忽略了学习的过程。
怎么定义学习了相同的内容。是看的文章的篇数么,还是学了课程的数量,很难去衡量。
那什么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呢?我觉得是平衡度最好的方式。粗略来说就是,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感受之间,是否处于最让你舒服的平衡,这个很重要。后面会详细说到。

3、更能够抵抗不确定性

知识系统之所以叫做系统,是因为它帮助你编织了一张知识网络,既能帮助你应对当前的工作,也可以在遇到变化时,调用其他的部分。
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是,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有时候是主动的,有时候是被动的。如果我们被迫进入到另一个新的领域,有一种状态是:我可以学。
但更好的状态:我准备好了。
是的,只要大的行业不变,在一个行业里面临角色的突变时,我都准备好了。因为我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无论新工作看起来多么新,总能从系统中调要一块知识快速上手。
这样你就更能抵抗职场里的种种不确定性了。

二、职场人应该有怎么样的知识系统

“终身学习”的职场人,应该有怎么样的知识系统呢。
我的答案是,以你当前的工作为中心,知识系统就是三个圈。

1、最里面的一圈叫做“硬知识”

我所理解的硬知识,是那些支撑起行业发展,且与你的岗位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与工作中需要了解的特定术语不同,硬知识一定是可以跟某一个学科相关联的,你完全可以在中国大学的课程里,找到适用于你所在行业的“硬知识”。
比如我的工作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对于我来说,需要了解的特定术语就是诸如流量、转化、MVP等。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必要的知识,但不够“硬”。因为这些概念是为互联网这个行业而单独造出来的一个概念。
而我认为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硬知识,至少是这几本教材:概率论与统计、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营销管理等。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把它们当作课程去学,工作之后似乎也用不到。为什么要用似乎呢,因为很多前辈帮你把这些硬知识嚼碎了,再用造出来的概念呈现给你。
比如说,电商页面经常用价格锚定,一个东西原价多少,现价多少,对吧,让用户一看就觉得占便宜了。前辈们这样用,然后页面付费率提高了。
接着你学到了这个技能,应用在自己的活动页面设计里。
但你想过么,是否所有的电商产品都能这么用么,虚拟商品、实物商品、高客单价的奢侈品,都能这么用么。
一旦你深入去想,你会发现最终用到的,还是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这就是硬知识的作用,帮助你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

2、在“硬知识”之外的一圈,我称之为“软知识”

我所理解的软知识,是比硬知识通用性更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你在行业里的表现有积极作用的知识,而这些积极作用,大体都与方式和情绪有关。
常见的有哪些呢?
比如沟通相关的知识,很多讲沟通的书,会教你如何在职场中清晰明确的表达你的观点,在合作中用更好的沟通方式实现你的目标。
这样的知识你很难在大学里找到对应的学科,但你会发现,工作中却经常会用到,而且与你本身的行业关系并不大,这就是软知识的通用性。
沿着这个思路,你就知道平时自己遇到的很多知识,其实都是这个层面的软知识。比如讲情绪控制的,讲工作方法的,讲创业思路的等等。
关于软知识,最大的误区在于,以为掌握了软知识就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我坚信,那些触及到行业本质的人,一定是在硬知识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调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剖析行业。
想要达到这一水平,仅注重软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一条捷径。
相反,还可能让你在接近本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而整个知识系统的最外层,我称之为“灵感知识”

这个圈和它的名字一样,也许直观上看起来跟你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但说不定哪一天你的灵感就来自这部分知识。
而这部分灵感知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就从来不算做是知识。
我今年看了很多书,而且大部分是可以划分在“灵感知识”类的。比如《三体》、《解忧杂货店》、《**时代》等。
如果我把这些书籍仅看作小说或者传记本身,那我可能获得的会是文学作品或者人物故事在特定背景下带给你的爽感。
而一旦我把他们划分在了知识的类别里,我可能会多往前想半步。也许我也不知道这多余的半步有什么用,但我还是会养成这个习惯。
比如在三体中看到第一个发现高维空间的宇航员第一直觉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时,我会去想,是不是职场中的很多机会,我们看到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自我怀疑的状态中忽略了。
看解忧杂货店的时候,我会去想,如果真实的商业世界中真的有以纯粹利他为核心的模式,那这个模式是可以跑通的么。
看**时代的时候,我又会去想,以重大伤亡为代价的「挺进大别山」,在商战中相当于走了什么样的一步棋呢。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发散思考有什么用,但只要我往前想了半步,这些想法就在我自己的知识库里了,就可以算作“灵感知识”。

三、如何更具体地去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现在,我们了解了必要性,知道了概念,那如何更具体地去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呢。
这一部分我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给你一些参考。
核心思路是:对你的时间做更精细化的拆解,搭配不同的学习方式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并不缺学习的材料,甚至有点选择过剩。对于我来说,我更在乎的是学习场景。
学习硬知识,我一般会选择在周末,抽出比较完整的半天时间,坐下来慢慢学。需要用纸质书籍,需要用笔做笔记,需要记录学习心得。
甚至为了更聚焦,我会去付费的自习室。硬知识学起来并不是那么愉快,甚至因为没有考试,我有时候会觉得为啥要逼自己学这些可能学生才会去看的知识的。
所以这时候,要给自己一些仪式感,要降低干扰。
学习软知识,我一般会利用碎片时间,选择听书或者付费课程。如果说硬知识的挑战在于消化,那么软知识的挑战在于融入。
软知识的理解并不难,很多经典的工具书,你听完发现其实道理很简单,可难的是融入在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情绪控制中。
所以软知识的学习可以稍微碎片一些,了解到就可以。
灵感知识的学习就灵活多了,看你怎么舒服吧。你可以看纸质的,也可以看电子书,也可以听有声书,都可以。
灵感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状态,只有大脑放松下来,才会有精力去想那提前的半步。一直紧绷着,是很难有这份闲心的。

四、三个建议

最后,如何找到要学的知识呢。我提供三个建议。

1、跟着人走

2015年的时候,我跟一个比我大10岁的前辈聊到了搭建知识系统的问题。他当时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穷查理宝典》。后来得到主推这本书之后,才使得它真正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但2015年得到还叫罗辑思维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关注到这本书。
那个前辈跟我说,查理芒格在书中推荐了很多其他的书籍,他全部都看完了,有的甚至看的是英文版。也就是说,他的知识系统,是跟着查理芒格这个人走的。
只要你认可那个牛逼的人,他推荐的书单其实你都可以拿过来消化,这是一种比较省事儿也比较稳妥的方式,一般适合找到你的软知识。

2、跟着内容走

有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对于什么感兴趣,于是在初期可能是啥都看。后来你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内容方向,比如人物传记,你就可以跟着这个方向去深挖。
比如我在看完《巨人的陨落》和《世界的凛冬》之后,对于一战和二战的历史都很感兴趣,便把得到上相关的讲书基本都听完了。
这种方式适合找到你的灵感知识。

3、跟着数据走

对于硬知识,因为主题明确,所以一般都有各种排行榜,在很多电子书软件,或者豆瓣这样的地方,都会有这种排行榜。跟着排行榜选择,大概率不会差。
最后
搭建你的知识系统不是一个工程,而是一种状态。
如果说“终身学习”是我们美好的愿景,那么基于你的职场、喜好、知识背景和生活方式而搭建出来的知识系统,便是帮助你实现“终身学习”有力途径。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让你感觉压力很大,那就保持自己喜欢的状态就好。
毕竟生活是没有KPI的,开心就好。

-END-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职场人知识体系搭建指南:https://www.zcly.cn/87101.html。
(0)
大力哥的头像大力哥投稿者
上一篇 2021年11月3日 14:24
下一篇 2021年11月6日 11:5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狗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