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小黄书?随着央视报道,小红书内容中存在未成年人性暗示的问题,针对小红书未成年视频的问题,小红书也是再次道歉,那么这个事件的背后有完结的时候吗?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在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APP推送了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随后还有许多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这些视频有大量的用户留言,有些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报道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小红书在后续对审核漏放情况进行致歉,回应称,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报道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在平台此前的未成年专项回查中已经被处理。
即便小红书真能如自己所说,好好治理未成年隐私问题,那些孩子们依旧让人揪心,在媒体报道中,某些拍摄视频的未成年人直接将镜头朝向了自己的隐私部位……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净土
“擦边球”、“软色情”是许多互联网平台都难以禁绝的一部分,在《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中,未成年人受不良信息侵害的概率逐渐增加。
根据该调查显示,在高中生群体中,30%的人收到过黄色图片或视频,27.5%的人曾遇到骗子,而在初中生中,17%的人收到过黄色图片或视频,15.7%的初中生曾遇到过骗子。
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涌入,未成年人的思想“早熟”,但却没能形成相应的认知能力,许多危险都隐藏在黑暗中。
网恋、连麦、语c、磕炮……和这类信息相关的论坛和社群中,都不乏未成年人的身影,各类黑话隔绝了那些不懂的人,也就让其中的软色情行为更难被发现和纠正。
曾经有一位母亲在网上爆出,一位15岁的UP主科里斯,引诱她10岁的女儿“文爱”,甚至教唆她离家出走和自杀,若不是这位母亲及时发现,必将酿成严重后果。
除了自己的身心会收到伤害外,也有不少孩子甚至被异化为软色情产业链的一部分。
在央视的报道中,某个内衣品牌账号发布的37条视频中,就有6条含有未成年人,而在另一个账号中,也存在多张未成年人展示内衣的图片。
而在小红书上那些未成年软色情视频博主的简介中,往往有导向付费服务的联系方式,未成年人的隐私被当做牟利甚至犯罪的工具。
可以想见,如N号房案件一样,许多未成年人在被获取隐私信息后,将会不得不听从于操纵者和参与者的指令,越陷越深,甚至自己也主动参与其中……
性教育的缺失,让魔鬼们趁虚而入
为了减少网络中的成人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推动下,各类软件都上线了相应的“青少年模式”。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青少年模式很难强制孩子开启,内容也往往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群体中,只有32%会较多地主动使用“青少年模式”,而在高中生中愿意主动选择的比例也是最低的,仅有14.9%。
“软色情”早就成为一条黑产业链,想要保护我们的孩子们,无法完全依靠网络的自净能力,更需要大众媒体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堵,更重要的是疏。
孩子们处于青春期时,对性产生好奇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网上随处可见的成人信息,就会代替家长给他们上这一课。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扭曲的。
无法从软件层面给予限制的情况下,单纯的禁用网络也不具有操作性,所以对孩子们进行性安全教育是必要的。
但许多家长羞于谈论,甚至害怕谈论这个话题。
曾经也有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引进教材,希望给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但这些内容却被部分家长认为“大尺度”,导致教材撤走,课程停办。
但当你觉得孩子不成熟,不需要理解这些的时候,坏人却并不会嫌他们年纪小。
家长谈性色变,反而会让孩子对这个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产生更多兴趣,性变成了一件羞耻而又刺激的事情,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就像迪迦奥特曼被家长举报而被下架,并不能杜绝孩子的打架斗殴一样,禁止孩子接触互联网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性不该是洪水猛兽,家长可以学习如何就这个话题正确地沟通。只有对这个话题建立起良好的认知,才能让孩子在面对相关情况时,更明白该如何处理。
了解到正确的生理知识,并学会用坦然的态度去面对,才会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尊重自己,也更不容易因为好奇而走上后悔的道路。
性教育的缺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要让广告漫天飞的事后避孕药和无痛人流,成为孩子心中的“避风港”。
平台监守自盗终有一报
当然,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重要,对平台的规范也不能放松。
此前10月时,小红书才因虚假宣传的笔记审核而陷入负面舆论,现在又因为未成年人的信息审核载了跟斗。时间回到更早的2019年,小红书也因笔记代写、虚假内容过多而下架整改。
内容的审核漏洞,似乎已经成为了小红书一个不定时爆炸,却无法根治的问题。
但平台审查问题绝不能仅认为是不及时而已,背后少不了平台为了流量的默许。
审核不严和内容推荐完全是两码事,小红书的算法中,甚至会向用户发送有性暗示的通知内容。
同时在小红书的用户协议中,提到要“重视青少年儿童的个人信息保护”,但小红书对于身份信息的登记并无严格的要求,也没有对未成年人自主发布自己的信息做出限制。
只要有手机号或社交账号,都可以完成注册,未成年人想要自主发布自己的信息十分容易。
在其《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中,仅注明监护人如主动提供了儿童青少年的个人信息,即表示同意小红书收集和使用该信息。
这个说明更像是默认未成年人发布信息会有监护人看管,平台不会承担相应责任。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网络文化市场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禁止借“网红儿童”牟利,对相关账号进行严肃处理。
小红书已经成立了多个未成年治理专项,但依旧被爆出这些问题,不得不说管理恐怕流于形式,并未执行到位,受到舆论的谴责,也是自作自受。
希望这次小红书的道歉,不仅仅只是道歉而已。